
勁直忠果劾
傅咸(239—294年),字長虞,北地泥陽(今甘肅寧縣)人,傅玄之子。傅咸出身名門,受家族影響,他不僅有很好的文學素養(yǎng),而且還“剛簡有大節(jié)”“嫉惡如仇,推賢樂善”,最終成長為西晉文學家,和史上最有名的監(jiān)察官之一。
傅咸弱冠入仕,任太子洗馬、尚書右丞、司徒府左長史。司徒司馬攸是西晉宗王里官聲最好的一個,剛正的長史傅咸應該能與之較好地合作;否則像前司徒賈充那樣弄權,估計傅咸是合作不來的。此時的晉武帝司馬炎也正在積極有為,廣開言路,為滅吳而努力。在這言路較為寬松的環(huán)境下,耿直的傅咸雖然屢屢忠言逆耳,卻都全身而退,而且還直聲震朝野,樹立了一個犯顏直諫的典型形象。后來傅咸又任尚書左丞、御史中丞、司隸校尉等職,其中御史中丞、司隸校尉就是職司風憲的典型專職。
傅咸的重要進言有:建議合并官職、裁汰冗員,彈劾豫州大中正夏侯駿舉薦官員隨意,上疏請抑制奢靡之風,質疑楊駿安排的惠帝守喪儀,糾彈荀愷不守制度,上疏請求司馬亮慎重名器、節(jié)制封賞,建議國家不要重內輕外(重視內朝官,輕視外朝官),舉薦劉毅,奏罷司馬澹、司馬倩、高光、何攀等。這些事,或者關乎國家大計,或者在于維系世道人心,傅咸均勇敢發(fā)聲。尤其是對于太宰楊駿和司馬亮,他都能針鋒相對地進言,以致于楊駿“甚憚之”,這是一般諫官根本就做不到的。
傅咸這么做,固然是其職責所在,但更重要的是道義所在、良知所在。他不是不知道危險、不懂得明哲保身。楊駿的弟弟楊濟與傅咸交好,他勸諫傅咸:“天下事不易弄清楚,官事就該混混沌沌,別太計較。你的職位總領朝班,想坐穩(wěn)本就不易;而你個性耿直,坐穩(wěn)就更難了!憋@然,楊濟出于好心,替傅咸擔憂。傅咸的回答理直氣壯、振振有詞:“逆畏以直致禍,此由心不能正,欲以茍且為明哲耳!自古以直致禍者,當自矯枉過正,或不忠篤,欲以亢厲為聲,故致忿耳。安有悾悾忠益而反見怨疾乎!”(《資治通鑒》卷八二)
在他看來,一味地怕因直致禍,其實就是初心不正,最終不過是把茍且偷生當作明哲保身罷了。自來因直招禍者,要么是矯枉過正,要么是不夠忠誠篤定,而且還要勉強地以“亢厲”來邀正直之聲。哪里有忠肝赤膽而反遭怨恨的呢?顯然,他篤定地堅持初心,認定了正直之理,所以敢以一己之力屢次冒犯權貴;而其所諫內容又都關乎國計民生和世道人心。其出發(fā)點光明磊落,其落腳點坦蕩無私,所以才贏得了時人“勁直忠果,劾